醫療水平、新藥物療法成海外就醫主因

本文已影響490人 

隨着人們對健康生活要求日益提高,去海外醫療發達國家看病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些專門提供海外醫療服務的專業機構也應運而生,更引發各方機構的投資、涉足熱潮。對於急重症患者來說,國內外醫療水平差距及新藥物、新方法的使用區別成爲不少人選擇海外就醫的內在驅動。

醫療水平、新藥物療法成海外就醫主因

來自湖北的劉先生今年40多歲,在一家當地醫院檢查確診爲肺癌Ⅲa期,並被要求立即住院治療。劉先生通過自己的渠道瞭解到國內外在治療肺癌方面的一些差距,2014年6月份找到了一傢俬人健康旅行服務機構。根據患者資料及對過往病史的評估,最終爲劉先生推薦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劉先生一個月後抵達美國,通過病理分析進一步確診爲肺腺癌,在見了外科、放療、化療三位醫生後,根據醫生建議,劉先生的病情已經不適合手術治療,與放療醫生確認了爲期6周的放療治療方案。根據醫生的建議,患者可以在當地接受治療,也可以帶着方案回國進行治療。劉先生最終決定在當地接受治療,患者於7月16日正式開始接受治療,8月26日治療結束,期間共進行了30次放療、6次化療並結合靶向藥物治療。9月17日赴美檢查時,發現腫瘤已經開始縮小,並進行三次鞏固性化療。今年1月11日返回醫院複查時,醫生連用三個“wonderful”表示腫瘤已經全部消失。4月中旬,劉先生還將赴美進行復查。截至目前,劉先生的醫療花費在20萬美元左右。

絕大多數患者爲癌症、先心病、神經系統疾病

記者瞭解到,目前作爲國內惟一獲得美國官方認證的某出國看病服務機構,其簽約的醫院分佈在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韓國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患者仍選擇前往美國,“這也可能與我們嚴肅的出國看病諮詢服務機構的定位有關,”該機構創始人、董事長蔡強介紹,“我們更關注於能救命的疾病,包括藉助國外的新技術、新藥物。”我們95%的患者爲癌症、複雜心臟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海外醫療中,最核心的部分仍是醫療行爲,醫院、醫生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者獲悉,不少提供類似服務的機構均與全球頂級水平醫院合作,蔡強告訴記者,“通常我們簽約合作的醫院都是所在國家或地區排名前五的醫院,並且我們堅持提供專業的服務,這也是我們的服務價格最高的原因。”

另外一家出國醫療服務機構副總裁劉志恆介紹,合作醫院同樣爲世界頂級水平醫院,“目前合作伙伴包括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MD安德森醫院、新加坡伊麗莎白醫院等在內的世界級綜合及專科醫院等,全球範圍內合作醫院數量爲5000家左右,分佈在美國、德國、瑞士、日本、韓國等地。”在劉志恆看來,更多的合作醫院也爲患者提供了更廣的選擇,避免將病人主推至某一家或幾家醫院的情況。

醫療水平差距使急症患者選擇海外就醫

對於患者傾向於選擇海外就醫,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在赴外行程中可能因病情出現多種風險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海外就醫的原因,在蔡強看來,其中最主要的仍在於醫療水平的差距。

根據2013年美國癌症協會與2013年全國臨牀腫瘤學大會的統計數據,兩者癌症五年整體存活率分別爲66%、30%。以在中美兩國均爲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爲例,據《醫學界》報道,2013年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肺癌五年整體存活率爲16%,由於早期篩查的開展,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70%到90%,中國肺癌整體存活率沒有準確的報告數據,但一般認爲五年存活率爲8%到10%。另一方面,最新藥物或治療方法國內並未上市或開展是出國就醫的另一大原因。

劉志恆表示,各個國家審批制度的不同的確是海外就醫的一大推動力,一些國外已經獲批的藥物及療法在國內尚未用於臨牀實踐這一情況的存在是不少患者選擇出國就醫的主要原因,“美國FDA批准的一些藥物要在國內上市通常經過3-5年的時間”。另外,語言及信息的阻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在更廣的範圍內平等就醫,“我認爲這是不公平的,我們正在做的也是對這些阻礙的打破。”

就醫提醒

就醫前需瞭解相關風險

按照通常的流程,患者在找到類似機構後,溝通病情、國外就醫利弊及風險告知是第一步,正是因爲醫療個體差異性,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達到預期效果,蔡強介紹,也有一些重症患者在國外去世的情況,“也許你會受益,也許你不會,也許你再也回不來了,我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把所有的事實告訴患者及家屬,選擇權在他們手中。我們通常會與客戶簽訂兩份合約,其中之一便是風險告知書,將已經及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告知患者及家屬,並給患者48小時的‘冷靜期’,即已經簽約的患者在48小時內無論何種原因反悔,仍可收回已交納的所有費用。”

據悉,患者在已有簽證或無需辦理簽證的情況下,簽約後大約10天之內可以見到醫生,一般不超過2周;沒有簽證的患者通常4周可以見到醫生。

與醫院簽約可共享其系統

記者瞭解到,一些機構與國外醫院的合作中除了簡單的預約服務外,有些還與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至於合作內容,蔡強解釋,簽約後工作人員接受對方醫院的培訓及認證,包括與客戶的溝通、病歷整理及預約流程等多個服務環節的培訓。另一方面,與對方醫院簽約後,可以共享其內部系統進行預約,“以美國爲例,基於對患者隱私的保護,我們不能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傳輸患者的病情資料,需通過醫院專用預約系統進行上傳。”

癌症費用一般不超20萬美元

據瞭解,通常癌症患者在15萬美元左右,超出20萬美元的情況很少,但也有個別患者超過了100萬美元,國外心臟搭橋手術的費用普遍在五六萬美元,內科非癌症疾病花費很少超過5萬美元。除去醫療費用外,患者還要支付服務費用、自付來回機票及當地住宿費用,據悉,出國前的病情材料準備、病歷資料收集整理、撰寫中文病情介紹及國外權威醫院推薦、國外權威專家推薦及預約等費用爲7.8萬元。

熱點問答

產生糾紛後幫助處理後續事宜

Q:海外就醫的醫療行爲發生在境外,一旦產生醫療糾紛或矛盾,患者該如何處理?機構能提供哪些幫助?

劉志恆:所幸的是我們9年來還沒遇到過醫療糾紛的情況,因爲我們選擇合作的醫院大多爲國際頂尖水平。通常我們的做法是,如果一旦發生,我們可以幫助患者處理後續事宜,包括在當地爲患者找律師,打官司等。

Q:從海外就醫的各個流程來看,如果患者及其家屬具備一定英文水平及對海外醫院的瞭解等,是否意味着患者可以自行完成這一過程?

蔡強:的確如此,如果患者或家屬有這樣的能力或渠道,完全可以自行整理、翻譯病歷、自行預約醫院及醫生等,而且我們也發現很多患者更傾向於自行聯繫醫生,對於這部分客戶,我們也可以告知如何自助辦理出國看病等,當然,這部分患者遇到任何問題,尤其是一些緊急情況就只能自行處理。

基於我們與醫院現有的合作模式下,患者遇到緊急情況時,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與醫院進行溝通。對於患者最大的優勢在於,基於大量案例的累積,我們國外醫院及專家更加了解,能夠幫助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醫生。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