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評論:急救費政府買單給醫院吃了定心丸

本文已影響483人 

這樣的舉措,不啻是給當地醫院和醫生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在救死扶傷的緊急時刻,能更多專注於疾病與生命本身,少受幾分“錢”的干擾。

觀察評論:急救費政府買單給醫院吃了定心丸

家人朋友遭遇意外或突發急病,你總希望醫院能先救人、後辦手續,莫談錢;可惜,醫生們大都不像電視劇裏那般仁愛慈悲,總是冷靜地要求“先去掛號、繳費”。

醫院和醫生們太冷酷?換位思考,恐怕你就不會這麼說了。中國的各家公立醫院,每年的收支賬目中幾乎都會存在一筆數目不小的“無主賬單”,對於一些知名三甲醫院,這筆無法收回的賬單甚至是以百萬元爲單位計的。它們多半是由於無條件急救危重病人、收治了無力支付費用的貧困病人或是某些患者有意“逃單”而形成。

究竟有多少危重病人因爲急救費用問題而被延誤救治,又有多少醫院因爲年年貼補這筆欠賬而心煩頭痛,外人難知。但恐怕,絕對數目不會太小。否則,不會有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年初下發《關於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在省市兩級分級設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

爲落實這一意見,最近河南省五部門聯合推出了該省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實施辦法》。《辦法》明確,對於五保戶、貧困病人以及其他身份不明確或無力支付相應費用的患者,一旦發生急危重傷病,產生的急救費用,由政府設立的疾病應急求助基金來買單支付。

這樣的舉措,不啻是給當地醫院和醫生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在救死扶傷的緊急時刻,能更多專注於疾病與生命本身,少受幾分“錢”的干擾。

仁心仁術,一定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作爲保障,纔可持續;否則,不論是醫德精神還是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很容易成爲人人都懂卻無法落實的空談,甚至還會讓社會風氣與道德底線因爲種種惡例發生而不斷被拉低。

急救費由政府買單,給醫院吃了一顆“定心丸”,安定的其實是遠比貧病者更廣大的世道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專項基金,有了實施辦法,但具體到各個地方,恐怕還需要配套資金的核定,要有更具體的操作細則,才能真正進入醫療體系的運營實際,將對於急重病人的應急救助落到實處。這對於像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以及一些經濟狀況薄弱的省區,或者是對於那些外來病患佔比極高的醫療資源高地城市來說,其實都不容易,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障礙需要去克服。政府財政資金必須用得其所,既爲貧病者救急,又不能讓無良之徒鑿洞穿穴,如何將制度設計得完善、切實可行,還需要審慎考量。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