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苗也重要 有條件應給寶寶打

本文已影響465人 

我國免疫規劃政策實施已有41年,預防接種對兒童傳染病發病率的下降功不可沒。然而,圍繞疫苗接種的疑問仍然困擾着不少年輕父母。爲了繼續提高廣東地區大衆對預防接種的重視程度和正確認知,保護更多寶寶避免不必要的病痛,廣州日報社發起以“接種希望,健康領航”爲主題的“護苗聯盟”,該聯盟由廣州日報社主辦,輝瑞中國支持,廣州市衛健委、市疾控中心、兒科專家、省內媒體等聯合成立。

6月29日上午,“護苗聯盟”成立儀式暨首屆廣東媒體培訓會在廣州廣報中心隆重舉行。聯盟成立後,活動將會貫穿今年下半年,將圍繞預防接種、母嬰保健、常見兒科疾病等話題開展,把來自省內衛健和疾控部門、各醫療機構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藉助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平臺向孕前、孕期以及新生兒家長進行傳播。

二類苗也重要 有條件應給寶寶打

多種傳染病發病率下降預防接種立大功

在活動上,疾控專家梳理了免疫規劃的發展、成效以及現行政策。我國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建設冷鏈,預防接種常年進行,疫苗管理逐步規範化,免疫規劃疫苗品種也逐漸擴大。

40多年來,免疫規劃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從全國範圍來說,消滅天花、實現無脊髓灰質炎目標,百日咳、麻疹、乙腦、流腦等免疫規劃使得傳染病的發病大幅下降,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67%下降到0.32%。

而從廣州來說,1994年至今一直維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自1992年起已經連續26年沒有白喉病例,麻疹、乙肝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甲肝、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控制都在較低的發病水平。

有家長疑惑:“既然這麼多傳染病都少了,有的還幾乎絕跡了,我們還有必要讓寶寶打疫苗嗎?”疾控專家表示,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有些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但這並非意味着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

況且,這些病菌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可能還普遍存在,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如果人羣沒有免疫屏障,很快便會蔓延並傳播,因此仍有必要接種。

例如,美國早在2000年左右已經宣佈消除麻疹,但由於當地一些家長選擇推遲甚至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近幾年來麻疹疫情出現“回潮”,在當地引起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類苗”沒“一類苗”重要?純粹是誤解!

目前,廣東兒童免疫規劃中使用的第一類疫苗,從41年前的“5苗防6病”到現在的“11苗防12病”,一共22劑次,其中6月齡以內接種的就有11劑次。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二類疫苗可供家長們選擇。

一類和二類、免費和“自願自費”的差別,也衍生出了一種認識:“是否第二類苗預防的都是不重要的疾病?還有必要接種嗎?”

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誤區。

“從防病角度來說,一類苗和二類苗都是同樣重要的。”疾控專家表示,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是《條例》上的分類,劃分並不是絕對不變的。有些疫苗隨着國家疫苗產能的提高可以轉變,比如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甲肝疫苗過去屬於第二類疫苗,擴大免疫規劃之後就轉爲第一類疫苗了。有沒有納入第一類疫苗,除了考慮預防的疾病重不重要,還要考慮疫苗的生產能力和產能,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如疾病負擔和成本效益等。

專家表示,第二類疫苗是第一類疫苗的補充,家長可以向醫生了解相關信息後,根據身體狀況和個人經濟情況,酌情選擇接種第二類疫苗,給寶寶更多的保護。

二類苗也重要 有條件應給寶寶打 第2張

肺炎球菌性疾病:5歲以下兒童重要死因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教授給媒體介紹了一個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病例:一個6個月大的女寶寶在流鼻涕、咳嗽一週後,因爲發燒、反覆嘔吐和抽搐入院。家長說,寶寶6小時內抽了4次,每次都牙關緊閉、口脣發紺、四肢屈曲、意識全無,十分嚇人。X光片顯示孩子的肺部有病變;頭顱CT反映出腦組織出現多個病竈。

“儘管她最開始可能只是普通感冒,但病情往下走變成肺炎,再進一步引起化膿性腦膜炎、腦出血。”崔其亮說。經過一個多月內三次入院,用上多種臨牀上最“高級”的抗生素,孩子搶救過來了。總醫療費用8.6萬元中,光是抗生素費用接近兩萬元,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遺留下癲癇的後遺症。

家長需要了解的是,一些“二類苗”在預防兒童常見疾病上,重要性不可低估。崔其亮介紹,肺炎在孩子中發生率相當高,被政府列爲需要重點防治的“小兒四病”之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首位就是它!

而肺炎球菌是小兒肺炎的重要病原,據2010年數據估算,4歲以下中國兒童新發重症肺炎中,肺炎球菌佔比18.3%。除了侵犯呼吸系統外,肺炎球菌還可能引起肺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腦膜炎等,嚴重時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或是如這個病例一樣,給孩子留下嚴重後遺症。

破壞力十足的肺炎球菌,其實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經常會臨時定植在人類的鼻咽部。它是條件致病菌,在抵抗力強的成人身上不容易發病,但兒童是易感人羣。輕的話在鼻咽部發病,就是感冒;往附近走走,就是中耳炎、鼻竇炎;加重一點往下走,就是氣管炎、肺炎。如果孩子因爲細菌多、細菌強、抵抗力不好等,可能會引起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腦膜炎、菌血症、菌血症性肺炎。

年齡越小,得病的機會越大——美國的數據顯示,肺炎球菌性疾病中,有65%都是兩歲以下兒童。崔其亮說,“肺炎球菌性疾病雖然臨牀可以治療,但由於這種細菌對很多常用抗生素耐藥,往往要用很多較貴的抗生素,而且後遺症比較嚴重,會導致家庭、社會因疾病負擔加重。所以,更應該做的是預防,避免疾病的發生。”

世衛推薦“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

崔其亮指出,預防肺炎的方法包括增強體質,避免被動吸菸,室內通風,積極防治營養不良、貧血及佝僂病等,注意手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注意戶外活動等。針對某些常見細菌和病毒病原,疫苗預防接種可有效降低小兒肺炎患病率。目前已有的疫苗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在疫苗可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相關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爲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荷蘭回顧2002年~2013年數據發現,應用疫苗接種後,1~9歲兒童每年呼吸道疾病抗生素處方比例減少。美國應用了肺炎疫苗接種後,5歲以下兒童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發病率也大幅下降。崔其亮強調,嬰幼兒是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羣體,一歲以內的孩子因免疫力較弱,更需要防範。

頭兩針疫苗在產科接種後續疫苗應按時接種

培訓會上,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溫濟英教授也介紹了準爸爸準媽媽應該瞭解的母嬰健康知識。

溫濟英表示,呵護寶寶健康成長的“寶寶健康學”,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實際上,這門課要從寶寶出生前就開始“攻讀”。

很多孕媽不解:我身體好好的,爲什麼醫生一定要我做檢查?對此,溫濟英表示,做好孕期保健對於孕媽的身體和寶寶的健康發育都非常重要,女性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定期做好產檢、明明白白做產檢,有高危因素或者產檢期間發現異常,需要適當增加產檢項目和產檢次數。

溫濟英解釋,一些傳染病可以通過孕期干預達到母嬰阻斷的效果,定期產檢能夠儘早發現可能對母體和胎兒健康造成傷害的疾病、胎兒是否存在畸形等,以便及早主動干預,讓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健康長大。

溫濟英補充道,“作爲一名產科醫生,我們希望把寶寶健健康康地帶到人世間,同時更希望他們能健健康康地長大,因此除了定期產檢,家長們也要重視寶寶的預防接種。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針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就是在產科接種的,後續的疫苗也希望家長們按時接種。”

針對新生兒疫苗接種,她提醒,如果寶寶有接種禁忌症,應遵循醫生建議補種。接種後可能出現輕微發燒、食慾差、苦惱、心情煩躁等情況,一般幾天後可自行消失。如果情況比較嚴重而且長時間不消退,應及時就醫。

疫苗監管用上“黑科技”帶孩子接種更省時安全

疫苗安全是全天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目前,廣州全市11個區全部建成疫苗冷鏈監測網絡系統,可以隨時實時查看轄區內冷鏈設備的溫度,多級預警。所有預防接種門診都已經實現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通過預防接種服務APP,可以關聯兒童信息,實現預約接種服務,減少等待時間。

參加培訓的媒體人員當天就參觀了廣州市第一家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廣州市天河區石牌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見證疫苗管理流程中的“黑科技”來確保疫苗注射少犯錯。

在這家預防接種門診內,智能冰箱和疫苗登記直接連通,預約而來的家長登記和交完費後,在接種臺旁的智能冰箱上掃描疫苗本上的條形碼,冰箱上裝有本次注射疫苗的小格子就會自動彈出,孩子的姓名、接種疫苗種類、廠家和批號都會出現在接種臺上的小屏幕,再把疫苗在冰箱上的掃碼區域掃碼,冰箱屏幕上顯示孩子信息、接種疫苗、接種部位等信息也一目瞭然。

近年來,隨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兒童預防接種業務增長很快。針對這個問題,廣州市統一建設了預防接種預約和數字化接種門診,居民通過市統一的預約接種APP或微信公衆號。預約接種只需簡單兩步:綁定接種碼、選擇接種日期和預約時間段即可完成預約,同時,還能進行疫苗接種情況提醒,防止漏接。

以前未有數字化門診時,打一次疫苗耗去半天時間,一早排隊人工拿牌取號,各時間段接種的孩子和家長全部在大廳等候,擠得水泄不通,同時造成接種醫護人員工作強度過大容易產生出錯的機會。據統計,過去家長及兒童在預防接種門診的平均逗留時間約3小時,現在有了接種預約和數字門診系統,平均逗留時間縮減至50分鐘左右。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